几年前,在农村有人抢着包地,现在有些却退包?
诚然,关于您所描述的这种情况确实在最近几年多有发生,而且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巨大难题,让很多原本想大规模包地种粮的农民或者企业苦不堪言!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种行为叫做“土地流转合同期内违约”,也就是说,在按照规定的土地流转合同期内没有完全履约,转而撕毁合同出现弃耕的情况发生。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管是对于原本土地的承包者还是土地的流转者来说,可谓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而据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最近几年,我国几大粮食作物纷纷进行收储制度改革,直接导致粮食的市场价格和收储价格和收储价格和收储价格,出现明显下降,而最终导致,土地流转者卖粮收入和种粮收入直接减少。
其次,由于我国目前的土地流转规模和数量一直都比较低,所以无法通过大规模种植来实现种植成本的减少,中职中职生的扩大,所以导致很多通过土地流转来种地的种粮大户,最终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所以这也是导致他们很多人不愿意再继续种地,甚至宁愿违约也不愿再种地的根本原因。
粮食价格低迷,种粮大户收入直接减少。关注我国农业生产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自从2014年以后,我国先后对大豆,玉米,稻谷,小麦这四大主粮作物的收储度进行比较,大幅度的改革,其中具体体现就是下调这些粮食作物的收储价格标准,并且最终延伸到市场购销方面,导致这类粮食作物的市场价格整体下滑,以大豆为例,在2014年以前,其市场价格或收储价格标准最高为4800元每吨,而经过一系列调整和政策变革之后,在2018年国产大豆市场均价只有,3500元每吨左右,每斤价格相差达七毛之多,这对于原本大洞无产就不高的国产大豆种植户,特别是那些包地者而言,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而诸如稻谷,小麦这样的口粮作物,也没有在我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实施收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幸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在华北,华南等很多粮食主产大省,也有很多原本种植效益比较好,种植收入比较高的种粮大户分分落荒而逃,背后就是稻谷和小麦市场价格的不尽如人意。
种植成本高居不下,让土地流转者苦不堪言。另外一方面在流转过程中无法降低种植成本也是令很多种粮大户选择放弃的最主要原因,而这些成本中,地租成本,农资化肥以及农机械和人力成本可谓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而其中地租成本的高居不下,甚至连年提高,也成为压垮很多种粮大户气根的最后一根,也是最沉重的一棵稻草。
在五年前,在很多粮食出产省份每亩地的流转成本大约在300到500元每亩左右,而到了现在,即便是在东北地区,动辄五百六百元每亩的流转土地也屡见不鲜,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压缩了土地流转者的种植收益。以前包地每亩能够赚几百块钱,而现在每亩地甚至还要赔钱,所以很多人索性不再种地,哪怕提前缴纳租金也不愿意再要了。
来源:钟情三农、心愿种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