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字形的店铺,让你一定经过这些货架
一家标准的便利店,使用面积一般在100~120平米左右,便利店会根据店铺的大小在设备上有所调整,比如 7-eleven 特别小的门店会设有加高的特殊货架。
和杂货铺不同的一点是,便利店很少会让你走回头路,从入口到收银台,一直走到最里面的日配商品,然后出门,正好绕一圈。除非是有明确购物目标,一般来说消费者都会按照这条路线逛上一圈。
1、在这条“主动线”上,你会途经便利店主推的“促销端架”、自产商品货架、占便利店40%营收的鲜食产品……而在圈的中心则放置非日配商品和杂货货架,杂志放在靠窗的位置。
2、收银台一般在店门的一侧,店铺门一般不会开在店面正中,这样方便顾客结帐后以最短距离出门。
3、关东煮、包子等散装即时食品的柜台紧靠收银台旁,一般会挨着一个放饮料的候补冷库,引导消费者搭配着饮料一起购买。
4、日配商品(又称鲜食产品)大部分是需要冷藏销售的,而冷藏货架需要靠墙摆放,因此日配商品一般都在店铺的一侧,店铺的另一侧靠墙则是收银机和柜台。
2头轻脚重,“强目的性”商品往下放
1、从小到大、从轻到重是便利店货架从上到下 陈列 商品的规则之一。比如,农夫山泉桶装水、大体积的抽式餐巾纸大多放在货架的底层。
从视觉上,如果头重脚轻确实会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是小物件,放在底层就更不容易看见了。
(对于小物件商品,便利店会根据物件的包装特征,在货架里设有挂钩,甚至在货架中还设置了“架中架”。)
2、“强目的性商品”,比如像打火机、丝袜这样的轻便商品也会放在不起眼的底层货架。你想,一个来便利店买丝袜的人该是有多着急,无论放在哪里都会找到的。
集成架是今后 陈列 的趋势,让各自不同品类的小物件能够很整齐地摆放在一起。便利店 陈列 的首要标准,就是尽可能让顾客看到更多商品。
同样的 陈列 逻辑也适用于饮料柜。冬天便利店会将时下流行的沁柠水、海晶柠檬这样的“轻口味水”放在最好的排面上,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
而可乐这样的强品牌效应产品放在略微不起眼的位置,原因还是那句“想喝可乐的人,你放哪里他都会找到的”。
人们对饮料的需求下降,所以我们在 陈列 上要多引导消费者。而到了夏天,(饮料都卖得很好)直接把卖的最好的可乐放在最显眼,最多排面的地方就行了。
另外,冷柜中的饮料、三明治、饭团等也都是“强目的性”消费商品,消费者一早就想好了要买,故而也不需要放在门口的显眼位置进行消费引导。
3每个便利店都有一个更新最频繁的货架
进门后,面朝收银台的*一个货架被认为是便利店的“地段”,叫“促销端架”或“特设货架”——这里是顾客的必经之地,排队结账的时候也不免在此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