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百家号风吹去的故事,每天为大家分享励志小故事。
阜康钱庄开业不久,王有龄果然顺利地外放州县湖州知州。启程的那天,胡雪岩送他到湖州上任。此次走的是水路,胡雪岩请了阿珠家的客船。在路上,胡雪岩和船家的一番对话,促成了他涉足生丝生意的决心。其实,胡雪岩在此之前已经动了做生丝生意的念头,他本来就是杭州人,自然不会不知道湖州生丝的好处,也不会不知道生丝生意有钱好赚,只是此前他没有资本和条件涉足这一行生意。同时他也确实是不太懂这门生意。这次送王有龄赴任至湖州,而湖州正是阿珠家乡,阿珠娘虽已随阿珠爹经营一条客船十几年,但自小耳湍目染也颇懂得些关于养蚕、缫丝甚至茧、丝生意的事情。比如:丝分三种,上等茧子缫成细丝,上、中等的茧子缫成肥丝,剩下的则仅成等外的粗丝。织绸则一定要以肥丝为纬,细丝为经,粗丝是不能上织机的。王有龄外放州县的湖州就是江浙带有名的蚕丝产地,产出的细丝号称天下第一,湖州南浔七里地方所产七里丝,据称可与黄金等价,连洋人也十分看好。
还比如:她也知道了专做生丝生意的茧行、丝行的一些门道,比如带了现银到产地去买丝的叫“丝客人”,在产地开丝行收购新丝从中取利的叫“丝主人”;当地买当地用的小户叫“用户”,专做中间转手批发生意的叫“划庄”;专和洋鬼子做丝生意的叫广行、洋庄。从阿珠等人的口中,胡雪岩知道了做丝生意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诀窍,不过就是一要懂得丝的好坏,二要了解丝的行情。虽然丝价每年有起落,但收新丝总是便宜而有赚头的。而且丝价的行情,其实多半是做出来的,往往掌握在几个大户手里取决于大户的操纵。比如主要做蚕茧生意的茧行,同行有茧业公所,新茧上市,哪一天开秤收茧,哪一天封秤停收,以致蚕茧价格都是同行公议,不得私自变更。蚕农出卖蚕茧,无论在哪里都是一个价,而且就是这个价愿意就愿意,不愿意拉倒。而事实上在这方面,胡雪岩相信自己无疑是个行家。
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胡雪岩立马就和阿珠娘商量,自己出资请阿珠父亲出面做丝主人,在湖州开一家丝行,自己做丝客人,并要求他们此次一回湖州就着手一切事宜。他这样安排是因为王有龄已经被派湖州知州,自己要避嫌;二是他准备将来就以代理的湖州公库的资金买丝,然后在杭州脱手解瀋库,这样等于是无本生意。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经历了一些周折但是最终胡雪岩踏入了生丝业,为自己开辟了另一番天地。在现代商场上,很多人都墨守着一条成规:隔行如隔山,不要轻易逾越。否则就有可能招致不可预知的失败。那么这条成规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胡雪岩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结论:一个成功的商人绝对不能墨守成规,而应该具备开疆拓土的气魄。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个问题: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胡雪岩的大手笔确实令人羡慕,可是我们在羡慕的同时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胡雪岩开疆拓土的气魄从何而来?他几乎横跨了当时所有挣钱的行业,嚣张一时。那么他的嚣张凭借的是什么?毫无疑问,王有龄的官场保护是必不可少的。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第一,胡雪岩的财势。在胡雪岩进入生丝行业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财大气粗的钱庄老板了。俗话说×有钱在手,万事不愁。所以,无论是进人一个行业还是退出一个行业,只要胡雪岩想到并且认定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立刻就会有千两万两的银子到位,让手下人来执行这项决定。这也是一些小企业不敢轻易地作出一些决断的原因。即便这个决断非常及时,也非常好,但是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一切都将是空谈。所以,对于中小企业主来说,在手中资金还不是非常充裕的时候,还是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行为好。虽然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是当你只有一个鸡蛋的时候,还是完整地放在一个篮子里为妙。
第二,胡雪岩的人势。在当时的商场上,大家都知道胡雪岩的背后是王有龄是在官场里混的人。在官本位的年代,只要凭借这一点,胡雪岩就赚足了人气,谁又能不买当官的人的账呢?那么在现代社会,商场上的人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人势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能和政府攀上关系,比如说承办一些政府的晚会响应政府的号召做一些公益事业、帮助政府解决些实际难题等同样是做足人气的一种方法。
第三,胡雪岩的眼光。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这话真是不假。胡雪岩所说的眼光,从常理上看,不外乎是要看得准,能在别人看不到戏的地方看出戏来。比如胡雪岩由战事影响银价起落看到钱庄的前景,就可谓看得准。二是要看得开,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自己熟悉的那一行当。比如胡雪岩做钱庄却在生丝一行看到了自己可以一为的天地,就得之于他的眼界开阔。
所以对于现代商场的人来说除了要多多留心市场变化之外,还应该完善自己的信息渠道,具备自己的战略眼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源。
【图片声明: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